甚麼是淚溝?眼袋、淚溝是一樣嗎?
淚溝
淚溝其實是一條生長在眼眶下緣的韌帶組織,每個人都有這條韌帶組織,但若眼周出現筋膜鬆弛或脂肪凸出等狀況時,就會出現一條從內眼角延伸到下眼瞼靠近鼻翼處的淚溝凹陷,就會形成淚溝,而淚溝有時也會和眼袋一起產生。
眼袋
人的眼眶周圍會有脂肪的保護,眼袋的形成是因為眼眶內的脂肪浮腫凸起,眼袋的特徵是不笑時會變得很明顯,但大笑時會變小或是不見,其成因有可能是遺傳、老化或熬夜有關。
臥蠶
臥蠶是下眼瞼下方的突出條狀肌肉組織,形狀如同蠶寶寶橫臥在眼睛下方而得名,厚度大約在3-6mm之間,通常在微笑時會特別明顯,也兼具放大眼睛效果,在面相學上又被稱為「桃花眼」。
淚溝形成原因有哪些?三大類溝介紹一次瞭解
藉由上述說明,相信大家都可以區分出淚溝、眼袋與臥蠶的不同,接著就讓我們一同來認識淚溝原因有哪些,如果想避免淚溝出現或變嚴重,可以注意以下3點淚溝生成原因:
1.揉眼睛:揉眼睛的動作會因為過度拉扯而導致眼周肌膚鬆弛,皺紋和細紋也會跟著出現,導致淚溝變得更明顯。
2.長期熬夜 : 睡眠不充足會讓人體的血液循環變差,不只容易出現水腫,也會讓皮膚衰老地更快,使淚溝變得更明顯。
3.用眼過度 : 用眼過度不只會讓眼睛變得疲勞、循環變差,也會使眼周肌膚逐漸變得鬆弛、失去彈性,使淚溝變得明顯。
淚溝型態又可以細分成三種:
1.韌帶型淚溝 : 眼下韌帶肌肉萎縮,眼眶下方與山根中間有兩條凹陷弧形。
2.眼袋型淚溝 : 過於突出的眼袋會增加淚溝的陰影感,讓淚溝顏色看起來更深。
3.鬆弛型淚溝 : 眼周肌膚老化、膠原蛋白流失支撐力不在,臉往下垮形成淚溝。
改善淚溝的方式有哪些?按摩、保養品方法有用嗎?
「淚溝怎麼消?」、「淚溝型黑眼圈改善」等關鍵字,試著依循網路上的淚溝改善按摩教學來消除淚溝,也有些人會添購標榜能夠消除淚溝保養品去打擊淚溝,以下提供3種類溝按摩方式,可以短暫改善疲憊的淚溝:
1.眼周細紋按摩:用手指撐開眼尾的細紋並以畫圈的方式舒緩眼周紋路,再以手掌將眼尾肌膚後拉,建議可以搭配眼霜輕柔按摩。
2.淚溝按摩:用食指按住眼角凹陷處再下壓制鼻翼處,接著再用食指夾著鼻樑慢慢滑過淚溝、臉頰最後至太陽穴,這套按摩動作可以幫助消水腫。
3.穴位按摩:用食指順著眉毛按摩,可以幫助放鬆、舒緩頭痛。
但在嘗試這些消除淚溝方法以前,可別忘了淚溝的成因通常和皮膚老化鬆弛、膠原蛋白流失、韌帶組織萎縮或是先天遺傳因素有關,後天的按摩或是保養品功效十分有限,建議可以往醫美方式尋求解答,才可以一勞永逸解決淚溝、眼袋問題。
淚溝醫美療程有哪些?常見2種療程助你一臂之力
1.施打淚溝玻尿酸
2.施打淚溝膠原蛋白
洢蓮絲
舒顏萃
艾麗斯
來自韓國的艾麗絲別稱為精靈針,成分主要為聚雙旋乳酸能夠立即填充淚溝凹陷處,待水分被吸收後,再利用聚雙旋乳酸中的多孔性微球體誘導大量膠原蛋白增生,達到消除淚溝的效果。
膠原蛋白增生劑表
比較項目 | 洢蓮絲 | 舒顏萃 | 艾麗斯 |
---|---|---|---|
維持時間
| 較短 | 較長
| 居中
|
主要成分 | 聚己內脂
| 聚左旋乳酸
| 聚雙旋乳酸
|
立即填充
| 立即有感
| 漸進式填充
| 漸進式填充
|
膠原蛋白增生量 | 較少 | 居中
| 最多
|
是否需要按摩
| 否 | 是 | 否 |
眼袋淚溝手術方式
以上這類填充物質都會被人體漸漸吸收,因此若想徹底解決淚溝問題,並長久維持動人雙眼,建議可以透過兩種方式改善淚溝。
1.自體脂肪淚溝手術:永久消除淚溝凹陷
2.眼袋淚溝手術 : 全方面打擊老態雙眼
若是屬於「眼袋型淚溝」或是「鬆弛型淚溝」,建議可以選擇眼帶淚溝手術,一般有分成兩種方式,分別為內開與外開:
隱痕眼袋內開
眼袋內開手術是經由眼瞼內側切口去除多餘脂肪的方式,對於脂肪型眼袋有很明顯的效果,單純將脂肪取出之後,眼下皮膚便能恢復年輕平滑,若除了眼袋之外還合併涙溝、凹陷問題,內開眼袋手術也很利於同時改善凸眼袋和凹陷的淚溝,此手術比較適合年輕人。
隱痕眼袋內開三大優點:
✓手術時間短
✓外表看不見傷口
✓恢復期短暫
外開眼袋手術
外開眼袋手術的切口是下眼睫毛下方,在從切口移除脂肪的同時會切除多餘的皮膚組織,可順帶改善眼下皮膚鬆弛的問題,比較適合眼袋過大、皮膚鬆弛問題嚴重的中年人。
外開眼袋三大優點:
✓可處理皮膚鬆弛問題,緊緻眼下
✓疤痕不明顯
✓若有需求可與中臉拉提手術一併進行
內開眼袋 | 外開眼袋 | |
---|---|---|
切口
| 下眼結膜 | 下眼睫毛之下
|
優點 | • 手術時間短 • 外表看不見傷口與疤痕 • 恢復期短暫 | • 可處理皮膚鬆弛問題,緊緻眼下 • 疤痕不明顯 • 若有需求可與中臉拉提手術一併進行 |
適合族群
| 年輕族群、無皮膚鬆弛困擾者
| 因皮膚鬆弛導致眼袋過大的年長族群
|
此為醫美衛教文章,並非廣告宣傳文章,價格皆為參考,實際狀況需要由醫師評估。